設為首頁  收藏本站
  您當前所在的位置:湖南國防教育網>國防服務>軍校招生>正文  
征得來,如何留得住
 來源:中國軍網綜合 作者: 朱宏博 曹琦等 時間: 2019-06-19 15:43:17
 

  近日,火箭軍某基地對435名大學生士兵軍旅職業規劃進行調查摸底,91%的人表示想考軍校、轉士官,85%的人希望入黨、立功。該旅大學生士兵數量逐年增多,多數有在部隊長遠發展的意愿,但也面臨繼續學業等現實問題。

 

  如今,一線部隊的大學生士兵已占義務兵隊伍的“半壁江山”。如何才能更好地凝聚軍心、穩定部隊、鼓舞士氣?6月初,記者走訪基層尋找答案。

 

  請關注今日出版的《中國國防報》的詳細報道——

  

 

 

  征得來,如何留得住

 

  ——全國大學生士兵征集工作新聞調查之六

 

  近日,火箭軍某基地對435名大學生士兵軍旅職業規劃進行調查摸底,91%的人表示想考軍校、轉士官,85%的人希望入黨、立功。該旅大學生士兵數量逐年增多,多數有在部隊長遠發展的意愿,但也面臨繼續學業等現實問題。

 

  該部領導說:“通過與上級機關溝通得知,其他單位也面臨同樣情況。但是我們相信,隨著軍事職業吸引力的逐步提升,這個問題會迎刃而解。”

 

  如今,一線部隊的大學生士兵已占義務兵隊伍的“半壁江山”。如何才能更好地凝聚軍心、穩定部隊、鼓舞士氣?6月初,記者走訪基層尋找答案。

 

  尊重學以致用的意愿,因勢利導做好專業與崗位匹配

 

  皚皚雪山,碧空如洗,一群士兵在高原沙場奮勇沖擊……近日,西藏軍區某旅防空營導彈一連上等兵徐正陽忙著“藝術構思”,這個入伍前就讀北京電影學院的大一“新生”,如今成了籌拍該旅首部軍事題材微電影《登峰》的“大導演”。

 

  “選擇到部隊,一為磨煉,二為今后專業課程打基礎。”和記者聊天中,徐正陽沒隱瞞自己的入伍動機。當初入伍,父母并不支持他,總覺得耽誤時間影響專業學習。如今,他覺得這個問題并不存在。“此時,同學還在課堂學理論,而我已把一次國際軍事比武寫成了劇本,獲得了上級部門批準,還當上了劇組總導演。實踐要比‘紙上談兵’學得更多更快。”

 

  像徐正陽這樣學以致用,崗位成才的大學生士兵,在該旅還有很多。某營列兵劉銀,入伍前是四川傳媒學院的大二學生。他不僅文字功底扎實,還拍得一手好照片。“剛開始他在連隊幫忙處理一些報告材料,后來開始撰寫新聞稿件,多次被新媒體和網站刊發。”劉銀雖然頂著列兵軍銜,一些干事見到他還會親切地稱聲“劉老師”。

 

  “一個人學習的專業很大程度上承載著一個人的夢想。多數大學生士兵有在部隊發揮專業特長、報效國家的愿望。我們需要因勢利導,做好崗位與專業的匹配,這樣大學生士兵才更愿意扎根軍營。”該旅政治部主任楊涵告訴記者,該部大學生士兵在入伍新兵中已占到52.64%,隨著部隊建立專業人才優先選崗、特長新兵直接上崗等機制,不僅讓更多大學生士兵學以致用,還吸引了更多大學生參軍入伍。

 

  記者了解到,不少單位為了營造拴心留人環境,對大學生士兵在選崗上給予傾斜照顧,在提干考學和轉改士官時,盡力提供條件、創造機會。

 

  尋找政策制定與當地經濟發展的平衡點,不能寅吃卯糧

 

  “考研加分、減免學費、優先安排工作……現在的大學生士兵政策既好又實際,真想考個大學再去當回兵。”在部隊服役16年的陜西省渭南市大荔縣退役軍人王基笑,在看到如今的征兵政策后羨慕不已。

 

  近幾年,陜西省在推動大學生征兵工作中注重發揮政策“激勵效應”。他們在國家政策指導意見基礎上,結合當地實際,細化了具體措施。陜西省軍區領導介紹,他們聯合省委省政府出臺大學生士兵“四個一批”退役安置政策,指導4個地市39個縣(市、區)制定區域安置辦法,并對退役大學生士兵區分不同學歷,綜合衡量服役時間和立功受獎情況,實施量化打分。

 

  “現在的政策操作性比較強,落實速度也比以前快多了。”王基笑說,之前,一些本地戰友退役回鄉后,等待安排工作的時間很長,現在只需要10個月就能明確崗位,問題就出在之前安置條件不具體、標準不明確,含有不少“原則上”“視情”“參照執行”等模糊字眼。

 

  “建立體現軍事職業特點、增強軍人職業榮譽感自豪感的政策制度體系,是提升軍事職業吸引力的一個關鍵。”貴州省銅仁軍分區副司令員鄭風潮曾在軍校任職,對法規政策有所研究,“各地細化政策時勢必會出現‘差異化’,但不能因此而盲目追求‘高大上’和‘新奇特’,要在‘征得來、留得住’和當地的經濟發展狀況之間尋找到一個平衡點,不能寅吃卯糧。”

 

  鄭風潮介紹,一些經濟發達地區出臺高額優撫金和返鄉落戶等征兵政策,這在吸引高學歷人才入伍的同時,也讓部分人員萌生“短期”思維,把當兵看成“跳板”,只為享受優待政策。

 

  記者發現,甘肅、山東、河南等不少地區在調整大學生入伍獎勵金、退役大學生士兵安置等政策上,均根據國家和省里出臺的政策措施進行了細化,并結合當地經濟社會發展現狀論證了獎勵金額和各類指標占比。

 

  越是優秀的人越注重精神追求,固本培元還是要靠國防教育

 

  “讀了你的從軍經歷后,我們覺得部隊這所‘大學’必須要讀……”近日,火箭軍某旅通信營張巖收到北京化工大學兩名學妹的聯名回信,表明立志參軍。前不久,該營49名大學生士兵聯合發起“大學生士兵成長告白——寫給母校校友挑戰書”活動。

 

  和張巖一起參加此次活動的話務員王夢雯告訴記者,她畢業于四川音樂學院,剛入伍時,面對一串串電話號碼和一次次摸爬滾打,有些吃不消,一度對從軍選擇產生質疑。然而,在不斷的磨礪中,她的心智漸漸成熟了許多。在給校友的信中,她寫道:“參軍入伍不是為了鍍金,而是為了磨煉……‘戰士學位’是一生中最寶貴,也是最需要考取的。”

 

  “欲誠其意者,必致其知。這實際就是一場‘部隊—院校’之間的互動式國防教育,不僅能感染校友進軍營,還可增強自我服役的定力。”該旅領導說,越是優秀的人越目光長遠,越是優秀的人越注重精神追求,固本培元還是要靠國防教育。

 

  兵役機關對此也已有深刻認識。去年,甘肅省張家川縣征集的15名大學生新兵中,僅有1人是大學畢業生。“入伍時不溫不火,留隊時難說積極踴躍。”人武部政委畢會武表示,盡管去年加大了退役安置、技能培訓、扶持就業等政策力度,但是由于當地經濟貧困,年輕人普遍外出務工,參軍熱情難調動,兵役機關還是要在激活崇軍尚武傳統上下功夫,引導適齡青年不能只算經濟賬,還要算政治賬和成才賬。

 

  當前,在加強國防教育上,不少地區大膽探索。湖南省長沙市高校設立千余塊“最可愛軍人、最驕傲校友”的校園軍功榜,全面展示優秀大學生士兵軍功照和立功事跡;廣西河池市修建9個紀念場館,將散落在各地的3657座紅軍墳墓遷到了修繕一新的烈士陵園內,每年清明節和烈士公祭日組織悼念和公祭烈士活動;山東省德州市啟動《立功受獎軍人錄》編纂工作,收錄立功軍人先進事跡、立功獎章以及軍營訓練生活照片,名錄編制完畢后將向黨政機關發放,作為校園國防教育讀本……

 

  (中國國防報記者朱宏博、曹琦、郭干干,特約記者武鑫、林野,通訊員益西平措、丁榮楨、于斌、王偉寧采寫)

 

  觀瀾者說

 

  不僅靠政策,更要講情懷

 

  ■文 竹

 

  “征得來”和“留得住”,并不是兩個無關的工作端口,而是個貫通的系統。有什么樣的入伍動機往往就有什么的服役表現。“留得住”還需從純正國防觀念的源頭入手。

 

  曾幾何時,由于獨生子女占比增多、軍人的社會尊崇弱化、和平積弊思想嚴重,我國兵役征集史上出現了一段較為艱難的時期。近年來,讓軍人成為全社會尊崇的職業蔚然成風,多地出臺優惠政策,兵役機關加大征集力度,多措并舉扭轉了態勢。

 

  可是,在這一過程中,一些人只注意到政策的調節作用,卻忽視了另一方面,如紅色旅游的迅猛興起。2013年是個轉折點,紅色旅游接待游客7.86億人次,增速接近國內旅游市場整體增速的兩倍,國防教育新潮發于無聲。

 

  出臺優待政策短期效果更快更直接,但政策難免受地方經濟承受能力和部隊崗位需求的限制,而“潤物細無聲”的國防教育更管長遠。“越優秀的人越注重精神追求”。大學生整體文化程度較高、思維開闊、自主設計意識比較強。有針對性地對這個群體開展國防教育,感召他們對軍營產生“心向往之、身有所至”的行動自覺,是拴心留人的主旨要義。

 

 

 

 

 

 

 

 

 

(編輯:劉彥君)

 
  相關新聞:
 

關于我們聯系我們友情鏈接設為首頁加入收藏
湖南省全民國防教育委員會辦公室主辦 聯系電話: 0731-84571219 傳真: 0731-84571219 在線投稿: hn81@foxmail.com

Copyright (C)2012 113.246.250.69 All Rights Reserved  湖南省全民國防教育委員會辦公室主辦 湘B1.B2-20070067-12
 
国产精品人成在线观看