陸軍第13集團軍某裝甲團上士王偉——
潛心鉆研無人偵察機
■黃騰飛 吳泰江
開欄的話
人才強則事業強,人才興則軍隊興?,F代戰爭集中表現為高素質人才的較量,人才上占有優勢,掌握軍事對抗的戰略主動,才能牢牢抓住戰爭勝負的命脈。我軍官兵蘊含著巨大創新潛能,涌現出一大批技術能手、業務尖子、崗位標兵,他們活躍在部隊各條戰線,成為我軍創新發展的推動者和實踐者。我們遴選出我軍優秀的兵器創新人才,挖掘典型事例,講述創新故事,以饗讀者。
王偉正在試飛無人偵察機。 黃騰飛攝
“快,左打操縱桿,滑降準備,注意風向……”一天凌晨3點,王偉突然在寢室呼喊起來。同室戰友全被吵醒,仔細一聽,原來是王偉在說夢話。
3年前,某新型無人偵察機列裝陸軍第13集團軍某裝甲團警偵連,不少官兵怕弄壞了“寶貝疙瘩”,都不愿意試飛。見狀,上士王偉毛遂自薦:“我來飛!”連隊干部以為王偉是心血來潮,拍著他厚實的肩膀,搖頭說:“你這身板,擒拿格斗還行,玩轉無人機可是個技術活,沒有金剛鉆別攬瓷器活。”
一席話,不僅沒讓王偉泄氣,反而激發了他的斗志。他自費購買了一架航模,一有時間就搞研究、練操作。沒多久,王偉成了名副其實的“航模達人”,操縱航模的技術十分精湛。
見王偉矢志不渝,連隊領導欣然同意他擔任無人機主控手。如愿上任,王偉鉚足了勁兒躍躍欲試??刹傺b第一天,他就傻了眼。原來,無人偵察機不僅個頭比航模大得多,而且遙控距離、飛行高度、續航時間等參數都與航模有著天壤之別。
生性要強的王偉開始鉆研學習飛行原理、空氣動力學、航空發動機、無線電遙控等10多門專業知識,短短1個月就把幾本無人機教材翻得卷了邊,并寫下近10萬字的學習筆記。同時,他沒日沒夜地繪圖紙、算參數,潛心鉆研飛行技巧。
功夫不負有心人。王偉連續奮戰兩個月,終于得出無人機升空、飛旋等基本操作的第一手數據。試飛當天,王偉拍著胸脯向團參謀長保證:技術成熟,決不會有閃失。
“起飛!”一聲令下,只見搭檔文宇東舉起無人偵察機逆風疾奔,順手往上一拋,王偉右手嫻熟地推動遙控器上的升降舵,左手按壓油控開關,無人機不斷升高,發出陣陣轟鳴聲??吹綗o人機在王偉的操控下順利升空,大伙紛紛為他鼓掌叫好。
“無人偵察機是偵察兵的‘千里眼’,必須讓它充分發揮戰場效能!”初上高原演習時,王偉發現當地海拔為2500米,而該型無人機的限飛海拔為2000米,于是他開始在改進無人機上動腦筋、下功夫。不僅如此,他還琢磨如何破解無人機對目標的航空拍照定位時間縮短,快速實現無人機信號傳輸與偵察車數字信號之間的轉換對接等難題。如今,他已把無人機相關的近百張電路圖熟記于心,對上千個元器件性能“一口清”。戰友們說,他了解無人機勝過了解自己,稱為無人機專家一點不為過。
前不久一場夜訓,王偉操控的無人偵察機悄然劃過漆黑的夜幕,直入“敵”陣地上空,成功為炮火打擊指出“穴位”。
(編輯:吳帆)
|